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占地面积17344
学生公寓、综合饭堂
0平方米(合260.42亩),总建筑面积达124799平方米。校园内绿树如茵、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宜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非常适宜学习、训练和生活。学院集竞技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于一体,遵循“学训并重,体教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实现对中国体育人才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全面培养。
广州体育学院属于二本。
拓展资料:
学校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7月,是华南地区惟一的体育本科高等学府,也是建国以来国内较早专门从事体育教育的院校之一,隶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是一所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的在大学。是国家体育总局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具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设有11个教学系部,现有全日制各类学生约8000人,有教职工600多人。学校图书馆面积达2.06万平方米、藏书52.5万余册。
专业介绍:
截止到2013,学院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运动与健康系、体育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部、继续教育部、社会科学部、大学外语部等11个教学系部。
截至2013年,该校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生导师,其中篮球、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4月,新建足球学院,足球学院下设足球专业一个大专业,重点培养足球教师和教练,实行本科招学制为4年,2016年9月将通过普通高考体育类招生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专业招生100-150人。
教育学
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休闲体育(高尔夫球、康乐体育)专业、特殊教育(体育)专业
文学
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主播)专业
教学成果:
学校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相得益彰,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育南国体育人才”办学特色。学校是中国武术协会一级会员单位,拥有“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和科研基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球分会训练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14个科研培训基地(中心)。
学校拥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是该院首届校友;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付海峰等奥运冠军或世界冠军是该校的优秀毕业生。王巍堡武术“二指禅”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先后获得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冠军,连续五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冠军,中国十佳绝技绝活第一名。南狮代表队多次在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夺魁。学校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队等多次代表国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体育舞蹈队为中国勇夺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4枚金牌,2009级健美操专业学生黎良发获2012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冠军(集体项目)、王洋荣获2011年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4枚金牌,体育舞蹈学专业(模特)的学生李静雪获得2012年第20届“新丝路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
2013年学校荣获广东省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参考资料:广州体育学院 百度百科
监督电话 020-38026838
咨询电话 020-38024685
广州体育学院(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1960年,学校从广州二沙岛迁至现址。1963年,华南师范学院(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并入学校。1969年,学校并入华南师范学院。1975年,学校复办,恢复校名广州体育学院。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32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有19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余人。
有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个人比较推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有全日制学生55725人,其中本科生32279人,硕士研究生15562人,博士研究生7884人;专任教师4293人。
研究机构:
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P3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中山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代码是1058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广州体育学院(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432亩。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1960年,学校从广州二沙岛迁至现址。1963年,华南师范学院(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并入学校。1969年,学校并入华南师范学院。1975年,学校复办,恢复校名广州体育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有19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00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0余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0余人,占比超四成;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休闲体育学、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
广东省重点学科:体育学、舞蹈表演、新闻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
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休闲体育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
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广东省重点专业:休闲体育,特殊教育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获批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图书馆面积达20552平方米,有馆藏纸质图书数量71万多册,生均纸质图书81.87册;中外文报刊2300多种(其中专业原版外文期刊180多种),其中体育及相关专业期刊约占全部期刊总数的70%;购买了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期刊、超星电子图书、读秀知识库、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等电子资源;自建了本校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体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国体育年鉴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编辑出版《体育信息通报》(电子版);有电子图书数量达144万册。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20多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
发表评论